咨询热线:400-168-5660

健康知识 /health knowledge

详细内容

【家长课堂】这3种家庭,最容易养出抑郁的孩子!后悔看太晚......

孩子的家庭环境与其抑郁情绪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


据相关研究显示,当父母展现出温暖、接纳与爱护的态度时,他们的孩子往往能够更好地自我接纳,保持愉快的情绪状态及情绪稳定性。


在一个充满乐观与自信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还有助于孩子塑造出健全的人格特质。相反,若父母倾向于对孩子实施惩罚、过分苛求或严厉对待,这样的教育方式更容易让孩子滋生罪恶感、耻辱感以及自我谴责的情绪。


这也让我们开始反思,什么样的家庭容易养出抑郁的孩子呢?



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一下!




01

自我牺牲的家庭




看过一个视频,爸爸苦口婆心地教育孩子。

“爸爸两天只睡了四个小时,一天只吃一顿饭;


开车到工厂,停下车后空调都舍不得吹,只能跑别人仓库里睡一小会儿,就热醒了。


36度的高温下,中暑了都没舍得休息,就怕你以后像我这样。”



一字一句像是一块石头压在孩子身上,孩子愧疚的低下头,双眼含泪。


“我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你。”


这是多少辛苦的家长,跟孩子的哭诉。


“我为了你,付出了这么多,牺牲了这么多,你怎么不领情?”


事实上,若我们将自己的付出与牺牲,视为必须通过孩子的“刻苦努力”、“优异成绩”或“感恩之情”来作为回报,那么爱便会变得沉重,让孩子内心承载起无尽的自责。


长此以往,孩子难免会对自我价值产生深深的质疑与否定。


抑郁,正是生命对自我进行内在否定与贬损的一种体现。


父母能给予孩子的最佳礼物,并非财富万千,而是自身的幸福状态。


唯有你自己过得幸福,你的孩子才能真正拥有幸福的人生。

 


02

不被允许犯错的家庭





不妨自问,当孩子考了59分时,他是否有勇气向父母坦白?


在学校遭遇冲突或被老师批评后,他是否愿意向你倾诉?


如果他不慎伤害了他人,是否敢于向你承认错误?


若他不敢,那么很可能他成长于一个不容许犯错的环境中。


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往往长期笼罩在焦虑的阴影下,而持久的焦虑往往容易引发抑郁。


面对孩子的焦虑,我们应持何种态度?


答案是“允许”


允许什么?允许犯错。


在许多家庭中,孩子的错误被视为一场灾难,然而,人类的每一次成长都源自试错。没有犯错的机会,便没有成长的可能。


正如一个人若从未跌倒,便永远学不会走路。


孩子从前三名滑落至十几名,这何尝不是一种成长的磨砺?


我们应告诉孩子,犯错并不可怕,做错题目也无妨。


唯有如此,他们才能有勇气面对挑战。因此,教育孩子的最大误区,便是剥夺他们犯错的机会。


若从小允许孩子犯错,他们便不会因恐惧而焦虑,因为每一次跌倒后的重新站起,都是活力的源泉,也是抑郁难以侵扰的盾牌。




03

高压式父母



过高的期望值往往将“好学生”推向抑郁症的深渊。


许多因学业压力罹患抑郁症的学生倾向于在节假日寻求医疗帮助。


一位心理康复科主任分享了这样一个案例:一名男孩在父亲的陪同下前来就诊。父亲描述,儿子曾是成绩优异的佼佼者,深得父亲与老师的赞赏。然而,进入某中学重点班读初二后,他开始表现出叛逆行为,最终拒绝上学。


男孩本人则透露,他感受到来自家长和学校的巨大期望,在同学间激烈的学习竞争中感到力不从心,沉重的心理压力使他陷入极度消沉,对所有事物都失去兴趣,包括学习。辍学后,他尝试寻找工作却屡遭挫折,心情愈发低落。家人的指责与说教更让他心生厌烦,情绪变得极其不稳定。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众多家长的共同心愿。


但在子女的成长道路上,许多家长忽略了“家”这一充满温情的字眼所承载的深刻意义。


家,不仅是身体的栖息地,更是心灵的避风港。


董卿曾深情地说:“家,是一个有温度的词,它不仅是身体休憩之所,更是心灵停泊的港湾。倦鸟归巢、鱼游浅底、落叶归根,都是对家的深切向往,是生命在追寻一种归宿。”


这段话深刻而真挚地揭示了家的本质,为我们的育儿之路提供了指引。


孩子,作为家庭中最需呵护的成员,理应享受家庭的温暖,而非承受无尽的压力。


正如种子需要土壤才能生根发芽,鲜花需要阳光才能绽放光彩,小草需要雨露才能青翠欲滴,孩子也只有在温馨的家庭环境中成长,才能拥有健康与快乐。




因此,无论是成人还是孩子,我们都渴望能成为一个洋溢着的避风港当我们在外界遭遇风雨洗礼后,回到这个港湾,我们应当敢于展示并表达内心的创伤,因为家的本质就是为我们提供治愈与慰藉的地方。倘若在外受了伤,回家却还要面对指责,那么这份伤痛又该从何得到抚平呢?



地址:合肥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一楼(瑶海区龙岗路与淮南路交口)

Address: 1st Floor, Hefei Youth Activity Center (Intersection of Longgang Road and Huainan Road, Yaohai District)

电话:400-168-5660 Phone Number: 400-168-5660


史密茨心理健康综合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皖ICP备155764945号

Copyright 2024 Schmitz Mental Health Integrated Service Platform ALL RIGHTS RESERVED Anhui ICP Registration No. 155764945

微信公众号

WeChat official account

手机网站

Mobile website

小程序

Mini program

客服中心
联系方式
400-168-5660
扫一扫进入微信小程序
技术支持: 微成科技 | 管理登录
seo seo